地下中金财富,再生水厂机械设备昼夜不停高效运转“吞下”城市生产生活排出的浑浊污水处理后“吐出”干净清澈的再生水地上,再生水通过补水管道汇聚成水系景观围绕其建设的湿地公园风景宜人吸引市民游客前往观赏打卡
水厂上方打造水绿交融新景观
先进技术让“邻避”变“邻利”
初秋时节,走进东六环碧水地面景观公园,景观湖栽种的荷花盛放,黄菖蒲、芦苇迎风挺立。今年7月1日,居民期盼多年的景观公园免费开放了,山水诗意跃然而现,日最高接待五千多人次。
这处公园暗藏玄机,无论是湿地景观,还是园区的绿化灌溉,大部分水源来自公园正下方的碧水再生水厂。
在水厂地下一层操作层,300余米长的工作廊道上方,是鸟语花香的景观公园,阳光顺着“天河光廊”洒进来;脚下,是输送污水的管线,两侧分布着污水处理单元,污水净化全年不间断进行。污水经过格栅间、曝气沉砂池、生化池、二沉池、高密沉淀池、膜池,最后经紫外线消毒,出水指标达到北京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B标准,出水标准达到地表水IV类。
这些年,再生水厂的除臭技术越来越成熟。工艺工程师张帅介绍,该厂采用HERO技术,臭气可以全流程收集,通过生物处理过程将臭味物质分解为稳定的无机物、二氧化碳、水后排放,有效解决了气溶胶逸散风险,“邻避效应”变成“邻利效应”。
再生水形成规模化应用
碧水再生水厂是副中心最大的污水处理厂中金财富,方圆4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生活污水都汇流于此。张帅介绍,早前,这里是一处废弃坑塘,碧水污水处理厂刚建起来时,处理规模为每天10万吨。后来,其占地大、能耗高、处理能力低、气味难闻等缺陷日益凸显。改造后迁至地下,面积从原323亩减少到110亩,日处理规模提高到18万吨,释放地面空间约5.7万平方米。水厂通过绿化建设,打造出水绿交融的城市森林景观和绿色生态海绵体系。
八成再生水补给玉带河,还有一部分用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环球影城等地的景观用水、市政杂水、电厂用水。
北京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工作人员王宏博介绍:“如今,再生水已在工业冷却、市政杂用、生态补水等领域形成规模化应用,是破解超大城市‘水瓶颈’的关键支撑。”
●地下:槐房再生水厂●地上:“一亩泉”湿地公园湿地下藏亚洲最大地下再生水厂
“一亩泉”重现旧日胜景
南四环外公益西桥南侧,约220亩的“一亩泉”人工湿地水清草碧、绿树环绕、鸟语花香。垂直于湿地下方,藏着亚洲规模最大的全地下再生水厂——槐房再生水厂,日处理能力60万立方米,每年可为河道补充约两亿立方米高品质再生水。
槐房再生水厂紧邻小龙河发源地,据记载,该发源地曾名“一亩泉”,因有 23 处泉眼,面积约一亩而得名。曾经,“一亩泉”河水清澈,为湿地景观。后来地下水位下降,泉眼干枯,美景不再。随着槐房再生水厂运行,达到地表水IV 类标准的再生水注入湿地景观并输送至小龙河,“一亩泉”湿地旧日胜景重现。
“地下水城”运用先进工艺
从槐房再生水厂地下入口走进,地下一层为维修巡视层,地下二、三层则布满了错综复杂的管道,最深处可达18米多,相当于6层楼的高度中金财富,堪称“地下水城”。污水采用一系列工艺处理后,进入清水池,通过配水泵房输送至再生水管网,用于绿化、市政杂用、工业冷却用水、河湖补水等。
北京排水集团自主研发的“膜科技”,为高浓度污水的处理难题提供解决方案。槐房再生水厂还配备全套通风除臭系统,臭气被收集,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地下:稻香湖再生水厂●地上:花园景观与水科普基地再生水厂让农村荒地变生态花园
宜人水岸传播环保理念
海淀西北部,稻香湖再生水厂毗邻翠湖湿地公园及永丰产业园,地上空间的湿地区域内水流潺潺,成片芦苇点缀绿意。再生水厂建设前,这里是一片农村荒地。如今,景观绿化率达90%以上,俨然一处别致的生态花园。
这里的景观用水,同样来自垂直于地下的稻香湖再生水厂。处理后的水积蓄在清水池中,通过补水管向湿地水域补水。
一旁的水科技展厅内,水厂利用自身水资源优势,办起水保护、水科技、水文化科普宣传基地。
地下治污节省土地70%
污水处理设施被深埋地下16至18米。来源于温泉镇中心区、翠湖科技园、冷泉及南安河等约67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污水汇聚于此,经层层净化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北京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B标准,满足生态补水需求。2024年,稻香湖再生水厂产出的再生水向南沙河补水超1000万吨。
稻香湖再生水厂负责人郭泓利告诉记者,稻香湖再生水厂通过“地下治污、地上造绿”,让生态景观与污水处理构筑物融为一体,实现了土地集约化利用,占地面积仅4.66公顷,较传统水厂节省土地70%,预留了更多可利用的城市空间,惠及邻里。
延伸台湖地下再生水厂预计2027年投用
凉水河北与南六环、京津城际形成的三角地内,亦庄新城台湖再生水厂正紧锣密鼓地施工,预计2027年完工并投入使用。届时,这座全地下再生水厂将成为亦庄乃至京郊最大的再生水厂,污水处理范围覆盖经开区凉水河以北区域、凉水河南侧物流基地,面积约55平方公里。
数说北京已新建改造再生水厂113座
十余年来,北京已新建改造再生水厂113座。2024年市政再生水生产能力为一天728.9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从82%提升至97.5%。
2024年新建再生水管线112公里,全市再生水管线达2429公里。
如今,再生水已成北京第二大稳定水源。全年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3.23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供给总量超30%,其中,河湖补水再生水利用量11.82亿立方米,占补水总水量的70.5%;生产生活再生水利用量1.41亿立方米。
(中金财富
泰禾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